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形成什么
- 2、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。()
- 3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什么?
- 4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是什么?
- 5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是什么?
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形成什么
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。新发展格局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,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。
1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,确保把经济发展的主动权、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,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。
2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,不断巩固和增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,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。
3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穿透循环堵点,消除瓶颈制约,增加就业和收入,创造需求能力,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。
4、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,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。
5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,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,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要求。
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。()
正确。
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,坚持独立自主、自力更生,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自身基础上,是我们毫不动摇的一贯方针。
构建新发展格局,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,一方面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,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,集合优势资源,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“揭榜挂帅”体制机制,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,尽快解决一批“卡脖子”问题,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。
另一方面,自立自强与扩大开放合作不是对立关系,而是辩证统一的。中国的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封闭式的创新,今后也不会关起门来自己搞创新,而是学习借鉴更多的国际先进经验,向世界分享更多的中国科技成果,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创新,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,在开放合作中求同存异,在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中贡献更多的“中国智慧”。
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,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,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。
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,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,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,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,在危机中育先机、于变局中开新局,我们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增强生存力、竞争力、发展力、持续力,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。
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什么?
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。
构建新发展格局,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,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,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市场资源这个优势,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。
内涵与定义
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。“循环经济”这一术语在中国出现于90年代中期,学术界在研究过程中已从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、环境保护的角度、技术范式的角度、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的角度、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等不同角度对其作了多种界定。
当前,社会上普遍推行的是国家发改委对循环经济的定义:“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,以‘减量化、再利用、资源化’为原则,以低消耗、低排放、高效率为基本特征。
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,是对‘大量生产、大量消费、大量废弃’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。”这一定义不仅指出了循环经济的核心、原则、特征,同时也指出了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。
抓住了当前中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,对解决中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。
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是什么?
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,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。高水平的自力更生、自强不息是构建新的发展模式的最本质特征和必然选择。
加快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,是党中央提出的关系到我国整体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。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衰退,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自己手中的主动权。
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六项重点任务
一是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,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。
二是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,提升产业链水平,维护产业链安全。
三是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,打造科技、教育、产业、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。
四是加大基础研究投入,为建设科技强国夯实基础。
五是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和科研团队,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,提高科技产出效率。
六是坚持开放创新,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。
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是什么?
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是:
1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
构建新发展格局,关键是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,使生产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费更多依托于国内市场,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。
具体来看,要在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等方面切实发力,形成需求牵引供给、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,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,充分用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。
2、以科技自立自强补短板强弱项
科技实力直接关系到世界政治经济力量的变化,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。当今世界,核心技术、高端科技就是现代的“国之利器”,谁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下好科技创新“先手棋”,谁就能占领先机,赢得长远发展的巨大优势。
立足新发展阶段,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,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,加大科技研发力度,夯实既有优势、塑造新的优势。
3、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内生动力
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。要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,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,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,更好发挥政府作用。进一步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,协同推进其他领域改革,形成强大的改革合力。
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必须坚持的战略方向。要坚持质量第一、效益优先,切实转变发展方式,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,调整供给结构,使其更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,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、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投资。
4、在夯实既有优势中塑造新优势
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,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。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,既能满足国内需求,又能显著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。
一方面,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,能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,进一步满足国内的生产和消费需求,使国内大循环更加通畅、质量更高。
另一方面,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,能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,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,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。
关于新格局的本质特征和新格局的内涵特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