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教育正文

现代八股文的危害(八股文的负面影响)

work 教育 2023-02-01 03:42:53 15 0 现代八股文的危害

本文目录一览:

八股文的危害有多大?

八股文题目,内容,格式都限制太严。考生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,因此扼杀了作者的创意。结果造成八股文内容空洞,专讲形式,成了文字游戏。

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专研析八股文,但八股文的限制太严,而且题目限于经书,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,程朱义理之学在科举制度的引导下逐渐僵化。顾炎武言:“八股之害等于焚书,而败坏人才,有甚于咸阳之郊,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。”

八股文存废争议

于八股文存废的争议,在康熙、乾隆之间,似乎一直没有间断过。清末徐珂编《清稗类钞》“考试类”有一条记云:“雍正时,有议变取士法废制义者,上问桐城张文和公廷玉,对曰:‘若废制义,恐无人读《四子书》讲求义理者矣。’遂罢其议。”

可见民间和官方对八股文的争议,从康熙初、经雍正至乾隆,在近百年的漫长时期中,始终没有间断过。不过民间对八股文的争议,常常有这种情况,就是有些人学问很好,甚至八股文写的也很好,却不一定能考中。

如《儒林外史》所写的范进,开始考了二十多次,连个秀才也未考上,直到五十四岁还考秀才。但也有的人,考中秀才,多年又考不中举人。

考中举人,多年又考不中进士。这种情况,很平常,而这些考不中的人,不少学问都很好,八股文写的也很好。由于考不中,便愤愤不平,在诗文著作中,便要发牢骚,骂科举制度、骂考试官,骂八股文了。

以上内容参考 百度百科-八股文

八股文就是一种文体,为啥危害怎么大?

因为八股文是一种固定格式的文章,结构死板,内容死板,容易禁锢读书人的思想,成为书呆子,所以危害很大。

八股文的利弊

好处:使科举考试标准化,规范化.

坏处:束缚人们的思想,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,使许多读书人只顾读经书,钻研八股,不讲实际学问.考中作官后,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的奴仆.

著名思想家炎武抨击八股文说:八股之害等于焚书,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......

八股文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,危害十分大.

八股取士对中国的危害?(发展)

八股取士发展:明清实行八股取士,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,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,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知识创新,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。

八股取士对中国的危害:

1. 限制了人的思想,不利于国家网罗有用人才,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。

2. 八股取士有一定的考核规定,比较规范,但规范随后变成了死教条,禁锢了人们的思想,扼杀了人们的创新能力,使人们直接受统治于中央集权之下。禁固人们的思想,使人无法培养实际能力 。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使创造力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推迟了历史的进步 。

八股文的危害(最少2点)

摧残了人才造成了社会恐怖2.是许多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四书五经,不讲求实际学问,钻研八股,开中做官后,他们大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

求八股文的危害?

八股文题目,内容,格式都限制太严。考生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,因此扼杀了作者的创意。结果造成八股文内容空洞,专讲形式,成了文字游戏。

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专研析八股文,但八股文的限制太严,而且题目限于经书,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,程朱义理之学在科举制度的引导下逐渐僵化。顾炎武言:“八股之害等于焚书,而败坏人才,有甚于咸阳之郊,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。”

扩展资料:

发展历程

八股文起源于宋元的经义,北宋王安石变法,认为唐代以诗、赋、帖经取士,浮华不切实用,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科,一律改试经义。

元代的科举制度,基本沿袭宋代。用“经义”、“经疑”为题述文。但把出题范围,限制在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四种经书中。考试时的文章格式还没有限定对仗排偶。

清顺治三年(1646年)宣布恢复科举取士,沿用明朝的八股文,做出一些小改变。后来的康熙皇帝意识到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“空疏无用,实于政事无涉”,于1663年废止八股文。

1941年1月,苏北行政公署颁布了《公文程式方案》;同年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秘书长娄凝先又发表了《怎样使公文科学化》的专论。

进入21世纪,八股文现象仍然存在。比如很多英语作文,采用固定的模板来写。甚至一些考试中,如果不采用推荐的格式和模板,阅卷老师就会对此作文打低分。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八股文

关于现代八股文的危害和八股文的负面影响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tlswxcb.com/jiaoyu/67603.html
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(0人评论 , 15人围观)
☹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